檢視較大的地圖
197縣道全長約60公里,北起池上,南迄台東市石川,全長約60公里,公路迂迴於山野間,大致與9號省道平行,沿途所經盡是純樸小村,台東縣政府已將其規劃為"野遊景觀道路"。
由池上出發,公路沿著卑南溪谷地而行,四周平野寬闊,是素享大名的"池上米"故鄉,過電光、寶華,經泥岩裸露的惡地及人造林後,便深入山區,眼前轉為高台的茶園景象,而拔起於陵背的都蘭山,一路伴隨遊人來到台東市。
車過鸞山,漸漸進入兩山夾峙的谷地,石峰羅列的小黃山及寸草不生的月世界展現在眼前。富源以南,山勢漸緩,青蔥牧野漸入眼簾,縣道旁的羊肉爐店內裡人聲沸騰。續往南行,大洋橫亙眼前,遠在海天深處的綠島,若隱若現。路右側,造型渾圓的石頭山,將綿延的海岸山脈,收結於卑南溪畔,197縣道之旅亦在此畫下句點。

到萬安找好米
稻米原鄉館原本是萬安村的肥料倉庫後來經過社區總體營造,轉型成為稻米原鄉館,這裡簡介著萬安村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及器具,並提供米文化導覽解說,米食DIY等,到達的時候剛好休館,但是裡面的工作人員還是很熱情的歡迎我們進門參觀。





兩光的媽媽
一進門猛然想起小人餵食時間已到,把餵食「機絲」一一擺放桌上,小人眼睛猛一亮,為娘當下心一驚,因為萬事具備,只欠奶瓶……哈-_-!
還好小人已經稍稍學會用吸管跟直接杯食,但是找到的吸管太長,還得跟原鄉館的工作人員借把剪刀,在此要謝謝各位組員七手八腳幫忙
^^。服侍小人勉勉強強喝完一半的牛奶,接下來就是小人最快樂的時候,因為怕她餓著,沿路上就餅乾、麵包拼命餵食。這個教訓是告訴我們,下次出門只要帶乾糧跟水就好。



萬安社區的有機農業
池上的萬安社區位於197縣道的起點。老祖宗傳下來的「稻鴨共育」智慧方法,讓無農藥的有機耕作得以實現,靠可愛的鴨子幫忙,將鴨子趕到稻田吃雜草,而鴨群的排泄物則是最好的有機肥。不過去的時候,只見鴨子無所事事搖頭晃腦閒逛,稻禾已欣欣向榮綠油油。




4.5公里咖啡
台東197線道上的一家咖啡店;4.5公里,是店名也是位置;開車的人很容易錯過這間不起眼的古厝,可惜主人不知上哪蹓躂了,徒留自家神明看門。


197 可以有什麼樣的產業呢?
縣道197給我的第一個印象跟絕大部分台灣鄉間純樸農村的觀感相同:農田、老人、寂靜還有無聊(不知道為什麼,突然想到東石人很鄉愿的團結…),
所有的一切都被凝結在這個時刻,成為時間的標本。星期六的下午,連一部對向來車也沒有,實在無法想像這樣的環境可以提供何種元素,吸引什麼樣的人來。但是縣道197卻是一條很適合騎單車漫遊的路線, 一個人騎著車, 一路看著天和地, 沿途罕見人跡,這段路坡段起伏甚大對單車騎士(像我這種肉腳就不用提了)而言,可以好好鍛鍊肌肉與意志力,是一個很好的休閒活動。
在看了2008.4月份的遠見雜誌後,才發現,原來我們眼中的平實無華,卻是他人眼中的珍寶。
也許197可以朝著下列的目標前進:
1. 有機耕作,同時這也是台灣農村的一條出路,休閒農業的商機也自此浮現。
2. 發展身心療養的旅遊市場,搭配周圍的有機產業,提供享用有益身心健康的有機產物。如捷克的瑪麗安斯凱-有名的溫泉療養聖地,沒有灰濛濛的天空與古典美感的建築物,只有青翠的綠意與具有療效的溫泉,連附近許多德國人年老之後,都會到此處安度晚年,進行療養。
3. 推廣第三代的觀光-返璞歸真,無期無為,不期待做什麼,也不準備做什麼,那是「go somewhere to do nothing」。例如許多外國人會到一個地方追求心靈沈澱,如到峇里島上,住在山上一晚1000美元的飯店,只要看風景、看書、休息、做SPA,住一週後離開。這類旅客他們只是想離開煩悶的環境,找個完全放鬆的地方。(2008.04 P78遠見雜誌)





